内在动机: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

内在动机: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

很多人缺乏目标,不知道为什么读书,考上了大学也不知道毕业了要做什么,真正进入社会则忙于赚钱养家糊口,一辈子浑浑噩噩,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贫穷家庭的孩子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?怎样具备内在驱动力?(即自己激励自己,哪怕没有别人的认可和表扬,也赚不到钱)

本书系统的分析了人类做事情的动机和驱动力,并给出了如何实现自主(获得幸福的人生)的方法。

推荐序: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

  •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,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,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。
  • 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:自主(autonomy)、胜任(competence)和联结(relatedness)。满足这些需求,特别是自主的需求,才能持续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,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件事情,同时拥有最好的体验和表现。
  • 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,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。

第一部分:自主和胜任

1、权威和不满

  • 依靠奖励和惩罚来激励人们承担责任的做法,也产生不了期望的效果。
  • 自主(autonomy)一词源于自我管理(self-governing)。实现自主,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,也就是说,凭自己的意志做事,并感到自由。
  • 非自主的行为就是被控制的行为,它有两个类别。第一个类别是顺从(compliance),即顺从掌权者希望实施的解决方案。顺从意味着做别人要你做的事情,因为别人已经告诉过你要做这件事。第二个类别是反抗(defiance),这意味着仅仅因为人们期望你怎么做,你就一定要悖逆这种期望来行事。

    2、只是为了钱

  • 奖赏可能会增加行为的可能性,但只有在不停地奖赏的情况下才会如此。
  • 内在动机是指完全参与活动本身,而不是达到某个目标(例如赚钱)。
  • 金钱奖励会削弱人的内在动机
  • 内在动机的关键是人们希望成为自己行为的“本源”,而不是被外部力量操纵的“棋子”。

    3、决定自己的选择

  • 人们需要感到自主,这暗示着这种需要一旦不能满足,就像不能满足温饱的需要一样,可能导致人们幸福感下降,进而产生各种不良适应(maladaptive)的后果。
  • 当你给人们提供选择时,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回应他们,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。给予选择很可能催生比你强加的解决方案更好或更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  • 奖励是否是一种控制,取决于给予奖赏的人的意图与方式。
  • 在设定界限时,总是存在可能的冲突,因为你在要求人们做他们可能不想做的事情

    4、追求体验还是结果

  • 外部控制往往只会让人们关注结果,从而导致他们走捷径,这样的捷径可能令人讨厌,或者令人难过。
  • 当时间似乎瓦解、消失、不复存在时,当体验过程中的投入状态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兴奋感,使得体验者讨厌看到它结束,迫不及待想再体验一回的时候,这些体验就处于一种“心流”(flow)的状态。

    5、我能做到 胜任

  • 要使外部动机成为激励因子,就必须明确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以及它们将会产生哪些结果。
  • 无论行为是有助于获得外部结果(如获得奖金和晋升)还是有助于获得内在结果(如对任务的享受和个人成就感),人们都必须感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从事这些行为,以取得想要的结果。
  • 感觉胜任这项工作,是人们内在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方面。这种感到自己效率颇高的感觉,本身就是一种满足,甚至可以成为你终生事业的主要动力。
  • 人们只需要接受有意义的个人挑战,并且全力以赴,就能感到自己是胜任的。
  • 当你运用赞美时,一定要注意你的意图。你是在鼓励别人做更多事情,还是在巧妙地控制?
  • 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

第二部分:人际联合

6、自我一致与和谐

  • 人格整合的发展,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,成为你能成为的人,这就是真实。
  • 人们是否自主生活,关键在于内心深处是不是认为他们的行为就是自己的选择。
  • 人们不仅需要胜任和自主,还需要在感受到这种胜任和自主的时候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。我们称之为联结(relatedness)的需要,即爱与被爱的需要,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。
  • 人们天生会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,然后又依靠他人,并且为他人提供依靠。依赖的动机是对联结的需要。它与爱相互交织在一起,而且,如果我们感到自主的依赖,那是自然的、有益的、健康的。

    7、自主承担重要但无趣的事

  • 使自己既能与社会接轨,又能实现内在自我的完整。
  • 支持自主意味着将他人(即我们的孩子、学生和员工)视为值得支持的能动的人,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为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而被操纵的对象。
  • 提倡自主并不意味着要求自我放纵,因为真正的自主包括为他人的幸福负责任。
  • 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,同时让他们清楚这些界限和后果,是使得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并且成为更好的自我调节者的途径。

    8、社会中的自我

  • 太多的时候,社会化代理人往往违背孩子的意愿,在需要支持自主时企图用有条件的爱来控制孩子。
  • 真正自我的发展需要支持自主——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和爱。
  • 为了取悦父母并获得有条件的爱,孩子会逐渐凭直觉知道父母想要的是什么,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并且避免控制型父母的责备。
  • 拥有真正自尊的人知道行为是对是错,因为它伴随着整合的价值观和规则。这些人会评估自己的行为,但他们的价值感并不依赖于这些评估。
  • 真正自尊的人能够尊重他人,接受他人的缺点,而不是评价和贬低他们。
  • 最成熟和令人满意的关系的特征是,一个人的真实自我与另一个人的真实自我相关联。每个人都依赖对方,但每个人都保持着他的自主、完整,以及自我意识。
  • 在这种成熟的、相互的关系中,每一方都能为对方付出而不期待任何回报,也不会把义务强加在对方身上。

    9、社会问题恶化时

  • 人们相信,努力工作会给他们带来日思夜想的休闲和奢侈。
  • 不幸的是,大多数人的梦想都没有实现,至少不是以他们梦想的那种形式实现的。
  • 6种人生愿望
    成为富人
    成为名人
    成为魅力四射的人
    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
    为社会做出贡献
    实现个人成长
    
  • 外在价值观的整合(外在价值观与内在价值观之间的平衡),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。

第三部分:如何实现自主

10、从他人角度出发

  • 能够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。这样的话,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想要他们想要的,为什么他们要做他们做的事。
  • 支持自主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提供选择,这意味着分享你所处的优势地位的权威或权力。
  • 支持自主并不意味着纵容不负责任,也不意味着允许人们从事危险或有害的行为。
  • 确立目标和评估绩效

    11、从探索动机出发

  • 促进健康的行为
  • 做出改变是一项只能由个人为自己做出的决定。这意味着要探索他们想要改变的原因,同时关注他们从这种行为中获得的好处。通过探究自己的动机,人们能够做出真正的选择。

    12、摆脱束缚,接纳自我

  • 如果孩子能够吸引某个真正相信他们的特殊人物的持续支持,就可能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  • 人与环境的互动贯穿人的一生。在面对每一种新的情境时,人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解释方式,这些特点和解释方式部分来自过去与环境的互动,并且将会影响未来的互动。
  • 与其坐等世界给他们想要的东西,不如更主动地为自己做事。
  • 对每个人来说,形成有效情绪管理必需的结构体系和调节过程,是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挑战。
  • 通过学习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刺激,人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。
  • 当人们愤怒、厌恶或高兴时,就能真正感到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。他们可以选择是否谈论或延长情绪,以及是否解决问题,他们还可以只是选择离开现场。
  • 改变的起点是接纳自己,并且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。

第四部分:结语

  • “责任”并不意味着义务或强制,而是意味着根据情况做要做的事。
  • 自由意味着完全接受自己的界限。自由存在于约束之中——不是别人任意施加的约束,而是真正的约束。
  • 真正的自由需要在主动改变环境和尊重环境之间取得平衡。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种接纳他人的态度。
  • 人们总是有选择的。人们每时每刻都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创造自己的存在,因此,他们要对自己完全负责。

完。